Quantcast
Channel: 深度報導
Browsing latest articles
Browse All 348 View Liv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連兩年用電破紀錄 能源局統計:2021年工業用電史上新高

全台年用電量連兩年創新高。能源局4月份更新的 統計資料 顯示,2021年我國總用電量高達2830億度,漲幅4.3%,是近10年來最高。 2021年用電量與經濟成長率雙雙破紀錄,用電漲幅還遠超最新的年均用電成長率估值2.5%。能源局官員表示,每一年的用電成長狀況都不同,去年經濟大幅成長是用電需求提升的主因,也讓漲幅較難精準掌握。 2021年創史上最高工業用電量 幅度也最高...

View Articl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2021年全國一般廢棄量突破千萬噸 暫存垃圾連年飆升

我國一般廢棄物產生量 正式突破千萬噸。環保署統計資料顯示,全台一般廢棄物總量前(2020)年達到990萬噸,創下新高,去(2021)年則再次超越,來到1006萬2344噸。 平均每人每年約產生20.6公斤的廚餘,以及428.5公斤的垃圾。 疫情起步? 一般廢棄物破千萬噸 過半都是資源垃圾...

View Articl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上島為王 柬埔寨政商投機狂熱轉向原始島嶼 獨立媒體揭開發真相

柬埔寨西南海岸有一連串美麗的島嶼,白色沙灘、珊瑚礁、蔚藍的海水與棕櫚樹,吸引旅客與投資者爭相前來。 然而,明信片般美景背後的現實是,柬國缺乏開發管制,讓境外公司能簽下長達99年的小島租約,逃犯、當地政府、跟旅遊巨頭自2000年來不斷地利用海島的旅遊資源獲利。...

View Articl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通報撥打118然後呢? 海龜救援快問快答:擱淺怎麼救?

1. 海龜是否瀕臨絕種? 全世界現存海龜有七種,台灣海域可見的有五種,綠蠵龜、赤蠵龜、玳瑁、欖蠵龜及革龜,皆是我國第一級瀕臨絕種保育類海洋野生動物,也是世界保育聯盟(IUCN)紅皮書當中的瀕危物種。海龜族群面臨的威脅有人為獵捕、漁業混獲、船隻撞擊、海洋垃圾、產卵棲地開發、環境污染和傳染病威脅等。 2. 海龜為什麼會擱淺?...

View Articl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海龜是很神奇的動物」:一名海龜獸醫的十年臨床觀察

推開台大動物醫院特殊寵物門診大門,裡頭除了醫治兔子、鳥、陸龜等寵物,其實還長期從事一項特別工作——北台灣擱淺海龜救傷。 擔任海龜獸醫近十年,台大臨床動物醫學研究所副教授余品奐告訴《環境資訊中心》記者,海龜醫療業務量不多,多時一年約30幾隻,不過擱淺月份集中,加上海龜醫療康復期長,一但介入醫療到野放,通常要花上數月。「忙起來也是滿忙的」,他輕描淡寫地談及這項旁人看來無比艱鉅的工作。...

View Articl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救一隻海龜要多少錢? 救援難預料醫藥費也有低消

海龜看病也有「低消」?「一隻海龜進來,最基本要了解牠的身體狀況就是5000塊。」台大臨床動物醫學研究所副教授余品奐指出,海龜進醫院後首先要做血液檢查及拍攝X光,單次費用各為2000至2500元,有些體型大的海龜需拍攝一張以上的X光片,費用就會更高。另一項「斷層掃描」也是近年臨床常用的項目,能夠更細緻地分層檢查不同臟器,費用一次落在1.2萬至1.8萬元。...

View Articl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首座民間集資鯨豚與海龜救傷站 預定今年啟用

發現擱淺海龜,通報專線118之後呢?若是有醫療需求的海龜,全台有哪些地方可以收容?目前全台五座鯨豚與海龜救傷站、90個收容池的量能,足夠作為接住受傷海龜的「海龜急診室」嗎?...

View Articl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讓數據說話:六成是青年龜 「網纏、誤捕、船撞」關關都難過

綠蠵龜是台灣附近海域最常見的海龜,保育等級列入國際自然保育聯盟(IUCN)瀕危物種紅皮書中。一隻綠蠵龜從幼年長到成熟可以繁衍下一代,至少需要20至50年的時間,但生活在充斥海岸開發、非法採捕、海洋垃圾的大海中,死亡卻只在一瞬間。...

View Articl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終於等到這一刻:海龜「中寶」野放現場直擊

今(2023)年2月1日,一隻綠蠵龜翻面擱淺在台中溫寮燈塔前方岸際沙灘,經通報後,由中華鯨䐁協會載回照護,並在隔日送至桃園Xpark水族館醫療檢查。收容近兩個月,這隻被取名為「中寶」的小海龜終於迎來牠的海歸之日。《環境資訊中心》也在現場與眾人一同守望。...

View Articl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校園遊蕩犬攻擊調查】12年301宗、1死4重傷 大學學生會籲檢討

去年7月台大 白鼻心遭犬殺 事件鬧得沸沸揚揚,加上多年來不少學生反映被犬追或攻擊,促成六所大學學生會聯合要求教育部、農業部制定校園遊蕩犬隻專屬指引。各單位將於3月11日下午開會討論。...

View Articl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鯨豚觀察員之快問慢答

鯨豚觀察員是什麼? 鯨豚觀察員是台灣再生能源領域的新興職業,負責在離岸風電施工時觀察目擊,高度專注監看有無鯨豚靠近施工警戒區,依目擊情形通報施工單位停工、調整施工,直到鯨豚離開。並留下紀錄表單,交由海保署、環境部等主管機關確認。 國際間最常見的名稱是Marine Mammal Observer(海洋哺乳類觀察員,簡稱MMO),在台灣全名是Taiwan Cetacean...

View Articl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國外鯨豚觀察員制度是怎樣?有什麼值得台灣參考

台灣近年於西部海域積極推動離岸風力發電,在環評審查過程中,開發單位承諾配置觀察員,以降低對海洋生態影響。在台灣稱為鯨豚觀察員(Taiwan Cetacean Observer,TCO)。...

View Articl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曾經憤怒、堅持改革——在環評制度裡抗爭的他們

離岸風場涉及海域開發,人們出於對乾淨能源的需求,多少會打擾到鯨豚。守護鯨豚的,除了站在海景第一排的鯨豚觀察員,還有一直在地方公聽會、環評審議會中默默耕耘的環團代表。 可是,在環境部的環評大會上,每人只有短短3分鐘表述,還不知道一些非生態或海洋背景的環評委員能否聽懂。在這個頗令人絕望的制度裡,他們從一開始帶著憤怒離場,到後來調整遊說策略,只求能為鯨豚的福祉帶來半分改革。 他們的堅持,帶來了什麼改變嗎?...

View Articl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漫畫】在風場守望鯨豚的我們

編按:離岸風電進入大開發時代,風機打樁的巨大聲響,卻可能危害到鯨豚。鯨豚觀察員這個新興行業由此而生。他們像是路上的導護爸媽,必須隨時保持警覺,一旦發現鯨豚闖進危險區域,就要馬上回報。 我們採訪了許多鯨豚觀察員,他們有些具備保育背景,懷抱戒慎恐懼的心情出海,生怕漏看一隻鯨豚;有些一開始只把觀察員當成打份工,卻也長出責任感。...

View Articl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在理想中擱淺的鯨豚觀察員

2019年,台灣首批50名鯨豚觀察員登船。他們抱著雄心壯志而來,風光加入離岸風電大建設時代,被期待扮演好守護鯨豚的最後一道防線。 當時, 我們與第一批鯨豚觀察員一同出任務 ,看見制度的潛在問題;五年後,我們再次檢視卻發現,問題不但沒有解決,反而持續迷航。 當人的熱情消磨殆盡,一個接著一個退場;換上一批由船員兼任、或漁民趕鴨子上架的鯨豚觀察員,他們一團又一團的報考線上課程,卻連本土鯨豚辨識都顯得吃力。...

View Article

Browsing latest articles
Browse All 348 View Live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