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深度報導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348

為風留下廊道 讓都市退燒 現在不做就來不及了

$
0
0
都市愈來愈熱,大家都有感;熱島效應,大家也琅琅上口,但想讓都市降溫,卻是個大工程。綠化、透水、隔熱、減少能耗、車輛排熱削減都可以減緩熱島效應。減緩熱島效應的措施,經常也具有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效果;現在,都市規劃者想用更積極的方法,在擁擠的都市空間中,為風留下廊道,讓風把熱帶走。 東京都、北京市等都市已經開始推動都市風廊道規劃。導風帶如何將風引入都市,在台灣又面臨什麼考驗?除了風的幫助,都市全面降溫還需要那些助力?本文專訪「新北市核心都會區減緩熱島效應指導計畫暨策略點改善規劃」計畫主持人、文化大學建築及都市設計學系張效通教授,讓我們從新北市出發,一窺都市降溫最實務的一面。 讓風在都市間暢行 從都市規劃開始 跟小時候相比,都市愈來愈熱,連晚上熱氣也散之不去,這是許多都市人共同的感受。熱島效應形成的原因很多,其中一個就是高樓林立,阻擋了風的流通,加上空氣污染,反而形成「保溫」作用。為解決這個問題,首先要了解風的流動。 張效通說,在建物密集的都市地區,風大致沿著海域、河川溪流、空曠地區而移動,這些都是天然風廊。但是,我們並不希望風順著風廊離開,而是期待風從風廊導向都市地區,沿著林蔭大道、公園綠地等都市綠網流動,把熱一起帶離開。 分析新北市的風向,張效通舉例,夏季的北風系統會沿著淡水河往南吹,蘆洲北側一帶是個非常重要的導風口。如果能利用與河岸相交的道路,管制建物不得阻擋風道、...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348

Trending Articles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