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深度報導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348

《電業法》修法吵什麼? 帶您一次看懂六大爭議

$
0
0
今年的《電業法》修法將進行電業結構的重大調整——開放電業市場,允許更多發電業、售電業進入市場,亦即未來的發電、售電公司不會僅有台電一家公司 (註1) ,而是像電信市場一樣,多家爭鳴。電價會漲或跌?電力會因此更充裕還是演變成財團壟斷?各界議論紛紛,爭議焦點在什麼? 一、電價將上漲? 電價是極敏感議題。政院屢次澄清,電價上漲因素很多,但不會因電業自由化而漲價。不過,這種說法還是難以抵擋外界眾說紛紜的討論。(電價爭議請參見 此篇 ) 一般相信,電價上揚將帶動民生物價上揚,打擊經濟。不過,台灣能源仰賴進口,卻靠政府補貼長期壓低電價。加上燃煤電廠引發的空污問題,在民眾意識高漲的年代,以及能源轉型的過程中,電價結構是否應調整還有討論空間。 誰來說 說什麼 經濟部 現已有電價公式機制,會適度反映燃料成本。未來仍將維持此機制,並設電價平準基金。 台電員工南北徒步串聯小組 修法後電價至少上漲1.42倍以上。反對漲價式《電業法》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 未來反映能源的外部成本(如燃煤的全民健康成本、社會成本等),電價有可能調漲,但無論是漲或跌,政府應做好社會溝通,讓民眾了解電價漲跌的理由。 二、自由化恐成財團化 管制、放任各有立場 雖然電業自由化允許大業者與小業者進入市場,但大業者可能挾著龐大資金優勢,擠壓小業者生存空間,形成財團占領市場,聯合哄抬電價等疑慮。另外,台電分割後,可能因民間資金進入,...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348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