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 今年3月朝日新聞 報導,韓國核工學者姜政敏 (見圖) 預測,若韓國核電密集地區發生核災,不但韓國會有大片土地淪為避難區域,上千萬人無家可歸,且因為風向,一海之隔的日本損害將會更大,西日本大半都會遭殃 (見圖) 。 姜政敏博士預測的背景,是位於釜山市沿海的 古里核電廠 ,該地有七個商轉機組,是韓國核電最密集的地方,隨著運轉,也累積了大量的核廢燃料棒,其中古里3號機最多,達818噸,而且是間隔有限的「密集儲存」,風險較高。由於燃料棒在用過之後會升溫(衰變熱),達一定程度會發生臨界反應(散出大量輻射塵),需要不斷冷卻,而儲存方式越密集,失去冷卻時上升的溫度就越快。 古里核電廠位於韓國面向日本的沿海(來源:維基)。 核工專家Arnie Gundersen解釋,日本把剛用過的核廢燃料棒放一起,會加快升溫速度,而美國則是把新舊核廢燃料棒間隔放,減少升溫速度 (見英文字幕影片) 。 倘若儲存池未能及時冷卻,危害最大的不是韓國,而是日本。估計最糟糕的狀況,韓國會有54000平方公里成為避難區域,2430萬人避難,而日本則是67000平方公里成為避難區域,2830萬人避難。即便災害後30年,韓國仍有1900萬人,日本仍有1840萬人要繼續過避難生活。 核廢燃料棒密集化的置放方式(3->4),也會增加風險。 (出自:Disaster by Design譯文) 2012年11月 ,新古里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