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擁有豐富的地熱資源,但從清水地熱發電1993年關廠以來,就陷入長期停滯。地熱鑽探、研究、開發雖聞樓梯響,卻不見成功案例。這一點,從2018年開始改變。 2018年台東知本泓泉溫泉渡假村以30瓩成為近年來成功地熱併網的首例。清水地熱重新出發也有成果,結元公司300瓩、產學合作的200瓩都已發電且完成併網。宜蘭土場、綠島等地都已經在鑽井階段,預計明年百萬瓦(MW)等級的地熱就會進入商轉階段。 除了中油、台電,讓這股地熱熱潮升溫的是業界,十幾案已在進行中,國際團隊也透過跟台灣業者合作開始進場。值得一提的是,去年能源局補助的偏鄉、原住民鄉鎮再生能源補助計畫中也有不少地熱計畫。雖然還在初期探勘或評估階段,卻顯示這股從中央到地方、公私部門到公民參與的地熱熱正在興起。 國家隊支援大型地熱 民間業界均躍躍欲試 近兩三年來,政府積極在大屯山硫磺子坪、宜蘭清水等地開發地熱,不過,搶下第一筆地熱電力卻是一家台東知本的溫泉業者──泓泉溫泉飯店。只是利用泡湯的溫泉水發電、不須額外的鑽井,看似最簡單的發電方式,一點也不簡單。 耗時三年,業者最大的挑戰是從申請、裝設、到躉售電力一路毫無前例可循的行政流程。 2018年底,結元能源的300瓩利用清水地熱園區舊井重新開張,完成併網,在開發規模上更近一層。2019年,宜蘭大學與蘭陽地熱合作的學術研究試驗案也在清水以200瓩完成發電及併網程序。 下一個目標是百萬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