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深度報導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348

鯨豚觀察員是如何煉成的 我國首批官方訓練結業 考照、實戰海陸都來

$
0
0
「目前船速7節、方位24°21'84",121°42'35",目視狀況良好。」 「這裡是貝多芬,12:42分發現鯨豚在警戒區內,建議延後緩啟動5分鐘,OVER。」 「收到、再討論。」 台中港外海,有人手持望遠鏡,有人手持紀錄本,並視狀況通報模擬的離岸風場施工人員。沒有搭船出海賞鯨的悠閒,他們聚精會神緊盯大海,因為這是台灣首批由海保署委託的「鯨豚觀察員」訓練課程 [1] 。 在密集的海陸訓練與測驗後,他們有機會參與離岸風場的施工,在打樁期間擔任監視是否有鯨豚出沒的角色。當鯨豚出現在警戒區內時,他們可以建議停止施工,以免鯨豚受到噪音危害。然而,取得認證只是第一步,要肩負起這項保護任務,考驗仍在前方....。 海上經驗與學理並重 真實環境成挑戰 依據離岸風電開發商的環評承諾,風場施工打樁前應進行至少30分鐘的鯨豚觀測,確認警戒區內沒有鯨豚活動才能開始打樁作業,而在打樁過程中,如果發現鯨豚進入警戒區,通常是距離打樁點半徑750公尺範圍,就要停止打樁(隨不同風場的環評承諾略有差異),以免過大的噪音造成鯨豚族群損傷。進行這項任務的就是「鯨豚觀察員」。 海保署的鯨豚觀察員訓練課程今年7月展開,由海保署主持開訓典禮後,緊接著一連串的講座、學理課程,另外還有近兩天的岸際與海上實習、筆試、操作演練。8月第一批取得官方認證的鯨豚觀察員就會誕生。 鯨豚觀察員任務最重要的當然就是海上鯨豚觀察。「任何」...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348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