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武漢肺炎疫情吃緊,民眾勢必暫停國外旅遊,同時也提醒民眾自主健康管理的責任。既然無法出國旅遊,那麼走向大自然強化身心,似乎是不錯的選項。大自然之所以提供各項人類福祉,與長久來國家以保護區劃設維繫生態保育功能有關。只是,在一些高度具保育價值的保護區,由於一些因素,正在減緩、降低它被期許的功能。 位於恆春的墾丁高位珊瑚礁自然保留區,今春發現高位珊瑚礁森林中,大量皮孫木遭受梅花鹿啃樹皮環剝的現象,這是繼十年來梅花鹿啃食地被小苗後,森林生態系的另一樁危機。 墾丁高位珊瑚礁森林裡的皮孫木,春節期間研究人員記錄到樹幹遭台灣梅花鹿大面積環剝啃食。不過這個結果,研究人員兩年前就預料到了。 2018年,恆春研究中心發布的新聞稿就指出,「食源缺乏時梅花鹿很可能會直接啃食樹皮,屆時連比較大的樹也跟著遭殃。」一年半後應驗了。 當大樹因環剝衰敗、死亡,要恢復森林生態也更加困難。在農委會林業試驗所恆春研究中心研究人員帶領下,我們進入保留區,一窺究竟,了解問題全貌。 在墾丁森林遇到梅花鹿 啃幼苗、磨角 老樹遭環剝 2月下旬,從林務局墾丁國家森林遊樂區銀龍洞旁,原應人來人往的銀龍洞前,卻悄無人聲,只有偶爾傳來鳥類的叫喚。穿越銀龍洞隧道,往前數百公尺,就抵達保留區入口,在高聳的珊瑚礁岩隙間,地形崎嶇起伏,地面零星分布著以台灣欒樹為主的小樹苗,葉片總是殘破、留著咬痕。 林試所恆春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葉定宏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