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森林療癒活動逐漸盛行,成為修補人與自然關係的一帖良藥。但森林療癒所關照的,不應只有參與者的健康,更要容納在地社區與山林環境的永續發展。 森林療癒是一門囊括森林科學、醫學、心理學的跨領域專業,該如何將這套心法帶入社區?林業試驗所上月出版的新書《森林療癒了誰?里山社區的行動參與》,便嘗試將森林療癒紮根社區,完整紀錄 林試所耗時三年,培力花蓮大農大富里山社區推動森林療癒的成果 。 《環境資訊中心》專訪本書總編輯——林業試驗所植物園組組長董景生,分享他眼中的森林療癒,以及在里山社區蹲點的理念與實務。 森林就像一位「無言的諮商師」 療癒了高壓上班族 根據聯合國 報告 ,2050年全球將有2/3的人口居住於都市。在高度都市化的生活中,人與自然的關係變得脆弱且斷裂,身心處於失衡狀態,彷彿患了 「大自然缺失症」。 董景生表示,需要被森林療癒的對象,往往不是孩子,也不是有大把時間接觸自然的退休族群。「生活壓力很大的都會藍領或CEO,自然缺失最嚴重。」 無止盡的工作與生活壓力,鈍化了人們的五感,也放大了焦慮與疏離。 走進森林,除了能吸收芬多精,達到抗焦慮、減壓及安定放鬆的多重效用。 伸展感官體驗自然 療癒餐減去過度擺盤與調味 森林療癒有別於一般的休憩活動,需透過專業的「森林引導員」作為橋樑,帶領民眾與森林這位「無言的諮商師」產生連結與互動。董景生解釋,引導員並不會像解說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