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深度報導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348

別再錯吃姑婆芋 野外鑑定指南沒告訴你的事:植物分類與保育的關係

$
0
0
植物分類不但和我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也是植物保育的重要基礎。近日林務局羅東林管處發表《台灣維管束植物野外鑑定指南》,提供植物研究人員、愛好植物的一般民眾,野外植物辨識的參考。13日也於宜蘭羅東林業文化園區舉辦新書發表會,邀請主要作者台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王震哲講演「植物分類與保育生物學」,本文即依據當天演講內容整理而成。 2017年媒體報導時任行政院發言人徐國勇因誤食姑婆芋就醫,使得姑婆芋聲名大噪。不僅如此,媒體報導中也曾出現將姑婆芋的葉子當成荷葉,嚴重一點甚至將曼陀羅葉誤認為假酸漿拿來包粽子,後果令人捏冷汗。植物分類早已緊繫著我們日常生活,面對5000多種「嗷嗷待哺」的植物,保育資源如何投放,更有賴精確的分類。 分清楚很重要 保育輕重緩急就靠它 提到分類學,簡單的說,就是從細微的差異中發現所有物種,找到它們在演化過程中的所有變化,並描述這些物種之所以與眾不同的特徵,據此命名、發表,寫成檢索表,成為物種鑑定的主要依據。有了這個科學基礎,在保存生物多樣性時,才能有所本,讓有限的資源分配到最需要的物種保育上。 為何要保存生物多樣性?理由很簡單,至今人類仍無法完全瞭解任何物種,10年、20年後發揮的關鍵角色、跟我們人類的命運有何關係;因此只能盡可能保持地球上所有的物種。 例如紫杉醇與乳癌治療的關係、克流感的解藥來自八角茴香萃取物,或者眼科使用的散瞳劑,是從顛茄( Atropa...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348

Trending Articles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