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都有一片與丹麥國土大小相當的原始熱帶森林遭到破壞——隨著氣候變遷加劇、生物多樣性下滑,世界各國對造林的重視程度隨之提高,不過該如何避免在錯誤的地方種植錯誤的樹種?科學家今年擬定一份「造林十大黃金守則」(10 Golden Rules for Restoring Forests),幫助民間、企業和決策者,讓造林效益最大化。 氣候變遷和棲地消失嚴重威脅生物多樣性,人類活動讓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加速釋放到大氣中,導致全球暖化及氣候變遷;自然棲地的消失更是不曾停止,儘管世界各國致力阻止,仍持續惡化。 造林,復育近期消失的森林,不僅可以保護生物多樣性,還能從大氣中清除大量二氧化碳,抗衡氣候變遷。然而,當人們在錯誤的地方種植錯誤的樹種,很可能弊大於利。 一份由英國皇家植物園邱園(Royal Botanic Gardens, Kew)的科學家和國際植物園保育聯盟(Botanic Gardens Conservation International, BGCI)領軍的 最新研究 ,彙整「造林十大黃金守則」,藉由這十項要點,可以恢復全球數億公頃的森林,並為人類和地球提供長期有效的利益。 一、現有森林優先保護 每年都有數百萬公頃的森林遭到破壞,隨之而來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則難以透過造林來抵消。這些遭破壞的森林往往需超過100年才能復育;因此,在種植更多樹木前,現有的森林應優先保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