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一般廢棄物產生量 正式突破千萬噸。環保署統計資料顯示,全台一般廢棄物總量前(2020)年達到990萬噸,創下新高,去(2021)年則再次超越,來到1006萬2344噸。 平均每人每年約產生20.6公斤的廚餘,以及428.5公斤的垃圾。 疫情起步? 一般廢棄物破千萬噸 過半都是資源垃圾 環保署統計顯示,2021年全台一般廢棄物總量1006萬2344噸,其中包含一般垃圾38.8%、56.3%的資源垃圾及4.8%廚餘。 統計資料也顯示, 2021年回收再利用量較2020年增加34.2噸,回收率則小幅提升,從2020年的58.8%提升至61.1%; 塑膠容器及紙容器的回收量各約20.4萬公噸及17萬841公噸,相較2020年都有所增加。 回收基管會解釋,2020年疫情剛興起,大眾外出比例也大幅下降,直到2021年後大部分經濟活動才較為復甦,「有消費就代表有廢容器的產出」,而後續又有再利用的需求,因此整體回收量才會提升。 六都人均廢棄物量 北市最低 桃園高出全國平均 防疫期間,訂購外送也成為家常便飯,過去三級警戒期間,全台餐廳僅供外帶,更是造成一次性餐具及容器的使用量增加。根據 環保署最新統計,我國每年約用掉22億個一次性飲料杯,產生的塑膠容器量非常可觀 。 以六都來看,六都產生的 廢棄物約占全國73%,人均垃圾量又以台北最低,桃園最高。首都台北市的人均廢棄物量與去年持平,每日僅有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