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深度報導
Viewing all 348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電業開放為哪樁? 能源局:把買電自由還給全民

$
0
0
前言:《電業法》修正案正加速進行中,此一攸關全民用電的重要法令,21年來送立法院審議六次均無疾而終。這次在草案未送入行政院時,各界就大力表態,期待與批評聲浪四起,原因在於——政府力拼《電業法》修正的態度,這次不一樣。 新《電業法》將引領國內電力改革,切割過去獨攬發電、輸配電、售電、三大業務於一身的台電,並引入民間發電業與售電業,值得所有國民高度關注。 然而,《電業法》內涵專業且繁瑣複雜,加上台灣電力獨佔型態行之有年,《電業法》修正實施後,電力市場將呈現何種樣貌,大眾很難想像。 為此,本報特別專訪負責這次修法與協調的政府代表——經濟部能源局電力組副組長吳志偉,為大眾解讀新電業法修正概貌,也邀請眾多專家與民間團體提出對電業法修正的疑慮與看法,專訪依主題分為三篇刊出。 而要特別提醒的是:本修正案仍持續與各界溝通中,現階段所提內容,以及在立院三讀前的討論,均是未定案。然而,訊息揭露將有助於民眾在立法過程中參與討論。 電業法修正第二場說明會中,能源局電力組副組長吳志偉回覆各界對修法的問題 。攝影:陳文姿 Q1:為什麼要推動《電業法》修法? 長期以來,民眾買電的權利受到法規限制,只能跟台電買電;廠商賣電的權利也遭限制,只能賣給台電。《電業法》修正就是希望把權利還給民眾,讓民眾自行決定跟誰買電,就像現在可以自由選擇電信公司與電信方案一樣。 (註1) 這次《電業法》修正將開放電業市場,...

【追蹤福島核災】那須希望之砦——日本民間輻射檢測有Know-how

$
0
0
因牽涉日本食品輻射污染問題,政府先後舉辦「日本食品輸台公聽會」,爭議不斷。日前也有台灣民間團體赴日了解,其中,也被拜訪到民間檢驗單位「那須希望之砦(讀音同寨)」。 該單位揭露過不少令人側目的數據,像是超過日本中央政府標準4倍以上的栃木縣產山菜樣本(2016年4月)、超標2倍以上的福島縣產多汁乳菇樣本(2016年8月),及多個每公斤數萬貝克以上的栃木縣土壤樣本。 「那須希望之砦」提供免費(日文漢字寫為「無料」、圖中淺紅色)各種輻射污染檢查。 「那須希望之砦」是311核災後成立的民間團體,位於距離福島核電廠約100公里外的栃木縣那須町,為守護孩子與居民免於輻射污染而成立,目前提供免費(日文漢字寫為「無料」)各種輻射污染檢查。 過去本專欄寫過的輻污數據,幾乎都是日本中央政府資料,而地方政府、民間通路,以及像這樣的非營利民間單位,則有另外的檢查報告,由於檢驗機器價值高昂,一般即便是民間非營利機構,也要收取費用,與「那須希望之砦」不同, 後者端賴捐款維持 。 「那須希望之砦」揭露過不少令人側目的數據,土壤類更是幾乎全部驗出,可見圖中紅色超標部份。攝影:劉黎兒。 以近幾個月民眾送樣的食物來說,8月份來自福島縣金山町的四個山菜樣本,全數驗出放射性銫,三個超標至1倍或2倍以上;4月份栃木縣產20個山菜樣本,過半驗出,六個超標1至4倍不等; 以2015年度而言 ,菇類跟山菜類過半驗出,魚肉近半,...

【2016世界核能產業現狀報告】核工業復興無望 不敵全球再生能源發展

$
0
0
編按:今年適逢車諾比核災30週年與福島核災五週年,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特地譯介〈2016世界核能產業現狀報告〉全文,指出核工業持續萎縮、逐步淘汰的國際趨勢,本報獲邀轉載,同步刊登。 核電經濟:崩解中的核電集團? 風波中的核電業: 很多傳統的核能和化石燃料的廠商均面對不少問題,包括電力價格暴跌、客戶群萎縮、電力消費減少、高負債、電廠老化導致生產成本上升,以及再生能源帶來的激烈競爭。 〈2016 世界核能產業現狀報告〉中文版封面。圖片來源:綠色公民行動聯盟。 在歐洲,能源業巨頭包括法國的EDF與Engle公司、德國的E.ON與RWE、瑞典的Vattenfall、芬蘭的TVO公司和捷克的CEZ公司,在過去一年間的信用評等均遭調降。所有前述核電業均因股價下跌而造成損失,EDF一年內下跌超過一半,相較其2007年的最高峰時低了87%。而RWE於2015年時股價則下跌54%。 在亞洲,日本市場兩大電力公司:東京電力公司(TEPCO) 和關西電力公司(Kansa)的股價在福島核災發生後幾乎蕩然無存,至今仍無法回復。中國廣核集團有限公司(CGN) 於2014年底在香港上市,截至2015年月,它的股價己經跌了六成。唯一沒有受到影響的是韓國電力公司(KEPCO),因其在一高度管制市場中仍擁有發電、輸送及配電的壟斷力量,其股票市值相較2013年上升了八成。 在美國,...

【追蹤福島核災】官民不同調──日本核食相關資訊注意事項

$
0
0
作者的話:這篇是我最近發表在民報的 「台灣抗議核食沒什麼 日本有意見的才多」 的精確文字版,民報版為求好讀,附證的方式不同,內容也有一部份不同,特別是文末註釋、 災民阿部憲一的短文 ,值得一看。 有鑑於日本輻射污染食物輸台的風險,近期不少民間團體紛紛表達關切,例如綠色公民行動聯盟與主婦聯盟 新聞稿寫道 ,「目前政府提供的資料大多只是通盤接受日方的說法,並沒有自己的風險評估跟相關研究。」對於日本(中央)政府的說法應保持距離,不只台灣民間團體如此認為,在日本也是一樣。以下就若干問題點,提供給讀者參考。 一、日方應將有利與不利資訊做公平呈現 目前 日本農林水產省網頁 ,對於放寬的國家列表,文件提供英文版,但對於趨嚴(規制強化)的國家列表,則只有日文版(見下方截圖);台灣目前禁止福島周圍五縣市全部品項輸台,而據 日本食品通路White food整理 ,日本周邊國家中、韓、俄,以及美國,儘管不是全部品項,但全部或有部份禁止品項的縣市數目更多。 日本農林水產省 近期規則趨嚴的輸入國家列表,文件只有日文版。圖片來源: 日本農林水產省網頁 截圖(12月22日)。 二、台灣政府搜集相關資訊時,應參照民間數據 以台灣禁止輸入五縣市之一、栃木縣來說,和食品輻射污染密切相關的土壤輻射污染, 官方數據 和 民間數據 有很大差異,從最嚴重的數值比較,民間數據(放射性銫24575貝克/公斤)超過官方八倍,...

【你來報報】寶特瓶回收狀況佳 竟無法循環利用

$
0
0
石油製造的產品千變萬化,能夠根據需求生產出不同材質的塑膠。飲料杯、寶特瓶、塑膠袋、水管等等,便宜又方便的塑膠製品在生活中隨處可見,從而導致台灣每年製造的塑膠垃圾,相當驚人。根據環保署公布的資料,2015年台灣人的垃圾中,塑膠就占了15%。這些塑膠製品,要超過500年才能分解,已經成為環境的隱憂。 這些難以分解的塑膠製品,若是選擇掩埋處理,只會不停消耗垃圾掩埋場的掩埋量;若是選擇焚化,除了安全疑慮,在石油蘊藏量逐漸減少的狀況下,顯得不切實際。無論掩埋或焚化,都無法適當處理這些垃圾,更凸顯塑膠回收的重要性。其中回收成效最好的莫過於寶特瓶,每年都能夠回收9至10萬公噸。 台灣人的寶特瓶用量驚人,每人平均一年用掉近200支。攝影:洪詩宸。 PET的中文正式名稱是聚乙烯對苯二甲酸酯,常以寶特瓶、塑膠食器的型態出現在生活中。PET最初被廣泛使用於人造纖維、底片等用途。在1977年能源危機下,社會開始尋找低能源消耗,又能取代鐵鋁罐、玻璃等容器的材質。製成一公斤的PET,僅需使用0.8公升的石油;除了質輕、便於使用等特性外,塑膠工業技術發展中心助理研究員柯志穎表示,寶特瓶的阻氣性很好,氣體在裡頭不容易洩出。種種特性讓寶特瓶短時間內,成為常見容器。 台灣寶特瓶回收成效遠高於歐美 在1980年時,台灣的寶特瓶回收率相當低,只有20%上下。原因在於當時雖已經具備處理回收寶特瓶的能力,...

【追蹤福島核災】不忍迫遷 日本數十地方議會聲援福島災民

$
0
0
2011年福島核災後,有數萬災民受福島縣府補助、避難在外,但補助至2017年4月就要停止,這些災民懼於輻射污染不願返回,發起 〈核電被害者救濟全國運動〉 ,不但獲得 50萬筆以上連署 ,還有千葉、東京、靜岡、京都、神奈川、山形、福島、北海道「其下」 數十個地方議會的聲援 (參見下圖),且北海道、沖繩等九個都道縣政府決定,有別於福島縣, 獨自延長避難補助 。 「很感謝願意繼續幫助我們的地方政府,但重要的是中央政府為什麼無動於衷...」避難至北海道的災民宍戸隆子在 聲援記者會 上表示;這些避難災民不但要面對補助取消之後的經濟困境,在精神上也受到壓力,「再繼續住的話,就要付違約金喔。」東京都跟福島縣的職員,把他們個別叫出來這麼說, 連署聲明上 ,字字寫著災民遭遇到的威脅。 同意對核災避難者繼續提供住宅之意見書、請願的地方議會一覽(非最新更新)。 圖片來源: 〈核電被害者救濟全國運動〉網站 關於災區的輻射重污染地帶,先前飯館村民 長谷川健一 表示:「據說政府在我家後面山林完成了除去輻射污染的工作。結果我採集樣本去測(委託日本大學生物環境資源科學部糸長浩司教授研究室),估計一平方公尺有130萬貝克。」(於 福島核電提告團記者會 )若照車諾比核災法標準,已達 有避難義務的程度 ( 註1 )。 先前避難災民至眾議院遞交連署書影片截圖。圖片來源:labornetTV。 在經濟、精神壓力之餘,...

【追蹤福島核災】「正因為被歧視,所以反歧視」 福島率先推動同志具體施政

$
0
0
「正因為被歧視、所以反歧視」對於 日本福島縣創全國首例 ,具體推動同志友善施政,在地同運人士如此評價;福島核災後,日本社會發生許多對於災民的歧視;而2017年1月底,福島縣府以地方政府基本計畫的高度,推動促進社會理解同志的具體施政,成為同志友善的先進縣市。 福島縣即將推動的同志友善具體施政包括,在教育現場顧慮同志學生的存在、設置諮商窗口、不勉強跨性別者性別二分、在申請書等文件上刪除不必要的性別欄位等等;影響所及,連311救災措施都有友善施政,因為核災、震災受害的同性伴侶,可以入住公營災害住宅。 〈報導 STATION 福島甲狀腺癌特集〉片段(一分半鐘);災後罹患輻射敏感疾病、甲狀腺癌的福島女高中生。現在福島縣像這樣的未成年人有100多位。 from nmi on Vimeo . 福島核災後,關於歧視災民的案例層出不窮。例如據民之友新聞報導,因為家園輻射過高,從福島到橫濱避難的 一對單親母子 ,除了小孩在學校要面對霸凌之外,媽媽也被房東刻意調高租金,遭遇歧視性的經濟壓力,想要另外租屋,則被「單親家庭」、「福島避難者」等理由拒絕。難怪罹患輻射敏感疾病、甲狀腺癌的福島縣高中生,要刻意穿著高領來掩飾手術傷痕,「不想被問是怎麼回事。」(見上方影片) 另一方面,各地教師有鑑於此,紛紛投入反霸凌災民的教育活動,也有福島縣外的老師,到福島縣協助災區學生。一位在神戶經歷過阪神大地震的老師 前川直哉...

【追蹤福島核災】張國榮金曲原唱 以「絕世美女」反原發

$
0
0
在2017年日本 「敢言藝人排行榜」 上,吉川晃司(Kōji Kikkawa)以批判安倍政權與反核(日文漢字為「反原發」)排行第四,他在311時到災區擔任志工,開辦賑災音樂會,捐出6億日圓,並寫下多首反核歌曲,為此失去廣告合約也無所謂,誓言「絕對不因金錢與權力而封口。」 對於華人觀眾來說,或許聽過吉川晃司的大名。張國榮在1984年奠定歌壇巨星地位的歌曲〈Monica〉,翻唱自他的同名出道單曲,前者在香港大賣4白金,後者在日本首週拿下第四,為倆人的代表曲之一。 在〈天地人〉(飾演織田信長)、〈八重之櫻〉(飾演西鄉隆盛)、〈下町火箭〉等日劇,可以看到吉川晃司的優秀演技。 日劇〈下町火箭〉截圖,吉川晃司飾演帝國重工宇宙航空部部長財前道生。 圖片來源: TBS官網 據媒體報導 ,一般藝人到災區,多半擔任炊事等相對輕鬆的工作,而身為前水球國手、挑戰過蠻荒求生的吉川晃司,則去做除去瓦礫的粗活。儘管如此,看到軍人、護士等,猶如野戰醫院般地忙進忙出,他還是深深地有無力感,「見識了很多至死難忘的場景。」這場災難改變了他的人生觀。而後,他和傳聞有過齟齬的前樂團夥伴布袋寅泰,在睽違21年後重新合作,開辦賑災音樂會,動員10萬觀眾人次,捐出6億5000萬日幣。 福島核災,讓吉川晃司重新認識了核電的危險性,在此之前,儘管他是廣島被爆者(受原子爆彈核輻射曝照的人)的第二代,但對核輻射傷害缺乏認識,「...

【追蹤福島核災】韓核工學者:韓若核災 殃及西日本大半

$
0
0
據 今年3月朝日新聞 報導,韓國核工學者姜政敏 (見圖) 預測,若韓國核電密集地區發生核災,不但韓國會有大片土地淪為避難區域,上千萬人無家可歸,且因為風向,一海之隔的日本損害將會更大,西日本大半都會遭殃 (見圖) 。 姜政敏博士預測的背景,是位於釜山市沿海的 古里核電廠 ,該地有七個商轉機組,是韓國核電最密集的地方,隨著運轉,也累積了大量的核廢燃料棒,其中古里3號機最多,達818噸,而且是間隔有限的「密集儲存」,風險較高。由於燃料棒在用過之後會升溫(衰變熱),達一定程度會發生臨界反應(散出大量輻射塵),需要不斷冷卻,而儲存方式越密集,失去冷卻時上升的溫度就越快。 古里核電廠位於韓國面向日本的沿海(來源:維基)。 核工專家Arnie Gundersen解釋,日本把剛用過的核廢燃料棒放一起,會加快升溫速度,而美國則是把新舊核廢燃料棒間隔放,減少升溫速度 (見英文字幕影片) 。 倘若儲存池未能及時冷卻,危害最大的不是韓國,而是日本。估計最糟糕的狀況,韓國會有54000平方公里成為避難區域,2430萬人避難,而日本則是67000平方公里成為避難區域,2830萬人避難。即便災害後30年,韓國仍有1900萬人,日本仍有1840萬人要繼續過避難生活。 核廢燃料棒密集化的置放方式(3->4),也會增加風險。 (出自:Disaster by Design譯文) 2012年11月 ,新古里1~...

【追蹤福島核災】22年前就有的教訓——福島森林大火之雙重困境與輻射爭議

$
0
0
福島縣浪江町於4月底發生森林大火, 大火延燒12天 ,燒毀面積達75公頃,是該縣有紀錄以來滅火時間最長的一次(上一次為三天)、1998年以來面積最大的一次;由於位於高輻射區,增加了滅火難度,引發輻射擴散的爭議,以及對於車諾比森林火災經驗的比較。 高輻射增加救火困難 4月29日,因高輻射線量、被列為「返鄉困難地區」的浪江町十萬山,發生森林火災,當時面積廣達7萬平方公尺,福島縣 向軍隊(自衛隊)與鄰縣要求增援 。大火發生於距離最近公路也要步行1小時半才能抵達的山區,這裡的住民,因高輻射避難在外已有六年,因此山路缺乏整理、樹木傾倒、無水利設施等等,也妨礙了救災。 日本陸上自衛隊協助撲滅福島森林大火(來源:陸上自衛隊官方推特)。 前往救災的消防隊跟軍隊(自衛隊員),在平時的作業制服之下,要加穿防護輻射的白色防護服,又要戴避免吸入放射性物質的面具,呼吸不易;種種限制之下,地方消防單位未能充分投入。 消防隊長說, 福島縣雖然也在避難區域做過森林火災的演練,但失火地點預設為距離民家較近的山區,對於消防車進不去的峽谷力有未逮。 日本陸上自衛隊內著防護衣、呼吸罩,協助福島森林大火消防(來源:陸上自衛隊官方推特)。 輻射擴散爭議 大火發生後,民間興起大火將使輻射擴散的說法,也有 地方媒體表示憂心 ,而 福島縣政府一開始表示 監測數據沒有變化(註),9日時則表示 上升3~9倍 (7.63 mBq...

烏特列支能源城市對話幕後訣竅大公開(上)籌備三重點:吸引參加、安心討論、賦予責任

$
0
0
城市對話的秘訣,就在於具有「生產性」(generative)的問題!不只是鼓勵人們回答,還要能激起人們一連串的思考,而且想要跟別人討論這些想法。 烏特列支能源對話製作人拉斯·司喬托(圖片來源: publiekdomein) 拉斯·司喬托 (Lars Schotel) 和艾瑞克·史邦斯 (Eric Spaans) 兩人有不少共同點:都是 2015年烏特列支能源城市對話 的大功臣、都是健談的荷蘭大叔、都熱愛自己的工作、也都對能源議題一竅不通。是的,你沒聽錯,能源城市對話的製作人與總主持人都是能源「麻瓜」! 然而,他們的專業卻是籌辦能源對話不可或缺的關鍵。司喬托是烏特列支市政府的資深管理顧問。和台灣行政體系不太一樣,荷蘭大型城市政府都設有「專案管理辦公室」(Projectmanagementbureau/ Project Management Office),承接各種市政計畫的協調、管理和諮詢工作。小城市雖無此編制,也會從企業或其他城市的專案管理辦公室聘請管理顧問。 2014年新市府團隊上台,專司能源、環境與交通的副市長蘿特·范·何冬克 (Lot van Hooijdonk)把籌組能源城市對話的重任交給司喬托。該年10月起,一個約20人的跨部門團隊逐步成立,除了能源、住宅和交通部門,還囊括其他相關部門,如負責隨機抽樣的調查部門及兩位助理。「對這種計劃來說,大團隊是需要的,...

烏特列支能源城市對話幕後訣竅大公開(下)活動三心法:邊做邊學、善用技巧、破除行政慣性

$
0
0
每輪小組討論後由參加者輪番發表成果,手持麥克風為總主持人史邦斯。圖片來源:烏特列支市政府。 分組討論,邊做邊學 (續上篇) 要165位市民犧牲三個週六的寶貴休息時間,每天早上10點到下午4點乖乖地和公務員、能源專家和其他人一起討論能源計畫,不能只靠「拜乖乖」,或死板地照表操課。關鍵在於邊做邊學 (learning by doing)。 「這是城市對話很重要的一個步驟。」烏特列支城市能源對話「製作人」拉斯·司喬托(Lars Schotel)解釋:「三天活動中,我們不僅讓民眾針對議題討論,也讓他們學習這些議題的相關知識,以及別人是怎麼討論這些議題的。從第一天就開始,包括市政府、副市長和所有參與者都要學習。」第一天活動的目的,是讓所有人替城市的能源轉型「做夢」、一起想像,讓大家了解,什麼是他們認為烏特列支達成「碳中和」願景所需要的,第二天再用這些夢來制定計畫,第三天釐清計畫內容。雖然三天活動的重點不同,但都運用了分組討論及全體討論的形式。 史邦斯解釋分組設計原則:參加者被分到小組時,桌上都會有清晰的任務指引,比如得在45分鐘內討論哪個題目。參加者也會獲得流程指示:首先讓成員們自我介紹,然後分配四個角色 (帶領討論者、記錄、時間管理、發表者);接著每個人在紙上寫下自己對問題的答案,幾個字或幾句話都行,完成後大聲地念給彼此聽,之後才開始討論。這麼做能保障每個人、每種聲音都有發言空間,...

【追蹤福島核災】小孩、粗工、弱者、窮人——311關東避難者的故事

$
0
0
「Go West, Come West!!! 3.11關東避難者」活動留影。圖片來源:Go West, Come West!官網。 「就我對朋友、認識的人的觀察,311健康受害,會複合生活上的弱點,交互作用而發生,也就是說,被曝疾病,在身體弱的人、戶外工作的粗工、沒有辦法選澤食物的窮人等這些人身上,陸續出現被害案例。」── 關東避難者園良太 。 女兒的病一移居就好轉 一位原先住在東京都小平市的母親下澤陽子,在福島核災後,女兒的健康每況愈下,在第三年到了「每一天身體都沒辦法恢復原狀」的程度,2013年,在聽了醫師建議離開東京到神戶後,奇跡式地好轉。 下澤陽子於「守護孩子遠離輻射之會」座談分享自身遭遇。 在移居前後,及2015年又有些復發的狀況時,下澤女士都有帶女兒去給醫生做血液檢查裡的白血球分類計數,這是法律規定核電工必須要做的檢查,可以看出輻射的影響,女兒的檢查數值隨著健康狀況的好壞而有相應的變化,因此她認為是輻射污染所致。 東京清掃公司聯盟今年5月的 垃圾焚燒後的灰燼輻射檢查結果 ,數值在不檢出(10以下)到622貝克/公斤不等,並表示對外廢氣 皆符合國定污染標準 (銫137每立方公尺30貝克、銫134為20貝克)。另一方面, NGO人士則說 :「車諾比的話,垃圾以不燃燒為原則。」 下澤女士的女兒症狀很多,像是「從早上就疲累到不行,不能使力。」「腳痛、手痛、全身痛。」「...

【追蹤福島核災】東京各區輻射調查 烏龍派出所所在區最高

$
0
0
位於葛飾區,漫畫「烏龍派出所」主角的塑像(WIKI)。 去年初 日本公民團體發表 東京土壤輻射檢測結果(調查期間為2014-5年),檢測49處有32處大幅超過 核廢棄物標準 ,從媒體揭露的主要超標測點看,因動畫「烏龍派出所」聞名的葛飾區,平均明顯高出他區,測點最高超出核廢棄物標準5倍餘,依法應在處理之後,放在堅固的水泥建體裡。當時公民團體要求,政府應儘快除污。 民間團體在東京的土壤輻射污染檢測結果列表。來源:赤旗。 葛飾區最有名的「景點」之一,是漫畫作品「烏龍派出所」(原名:こちら葛飾区亀有公園前派出所)所在舞台的龜有公園,不過該公園並沒有派出所,作品中的派出所實際上並不存在。儘管龜有公園附近的龜有車站,設有主角兩津勘吉的塑像,成為遊客造訪之處。 雖說是高污染,但該項調查的測點,是在屋簷下、排水孔等,雨水不斷沖刷,容易累積輻射塵之處,應是特別高的熱點,而非普遍狀態,儘管如此, 民間團體建議,這類地面處不要讓小孩靠近 。 去年3月,雜誌發表的首都圈(大於東京都)土壤檢測結果。 去年3月,在另一份以東京都為主要範圍, 由雜誌發表的調查 裡(調查期間為2015年12月),葛飾區的測點(水元公園的土壤)在東京都各測點裡也是最高(見上圖、非完整版),污染程度已達放射線管理區域, 依法規應跟X光室一樣受管制 [註] 。這項調查的測點,為河沼底泥與公園土壤。 另一方面,...

【資料新聞】六張圖表讓你了解化石燃料補貼與投資現況

$
0
0
在討論能源轉型時,我們常常說再生能源太貴、成本太高,卻很少人想到現狀下政府對於化石燃料的補貼恐怕花出更多代價。究竟台灣的化石燃料補貼情況在國際間算多還是少呢?底下幾張圖表或許可以讓大家更易了解。 圖一、2015年歐美國家與東亞國家之政府對化石燃料人均補貼比較(單位:美金) 資料來源:國際貨幣基金會(2015) 各國化石燃料稅後補貼金額比較 圖一是2015年東亞國家以及歐美先進國家政府對化石燃料的人均補貼。可以看出新興歐陸國家(捷克、波蘭)以及先進歐洲國家(德國、法國)在化石燃料補貼的程度上通常有明顯差異,而東亞國家中先進(日本、南韓、台灣、新加坡)和新興國家(中國、印尼、馬來西亞)的差異較小。 圖二、2015年歐美與東亞國家GDP與化石燃料補貼佔GDP比例的關聯 資料來源:國際貨幣基金會(2015) 各國GDP與化石燃料稅後補貼關聯 圖二比較了先進國家和新興東亞國家2015年GDP與化石燃料補貼佔GDP比例的關聯。可以發現大部分的先進國家化石燃料補貼佔GDP比例不超過4%,然而捷克、台灣和南韓的比例卻偏高。相較之下可以發現台灣的化石燃料補貼情況和新興東亞國家較相近。 圖三 、 各國燃煤補貼與國內燃煤淨使用量關聯 資料來源:Eurostat(2015),ceicdata(2015) 各國燃煤補貼與國內燃煤淨使用量關聯 圖三是2015年各國燃煤補貼與國內燃煤淨使用量關聯。...

為風留下廊道 讓都市退燒 現在不做就來不及了

$
0
0
都市愈來愈熱,大家都有感;熱島效應,大家也朗朗上口,但想讓都市降溫,卻是個大工程。綠化、透水、隔熱、減少能耗、車輛排熱削減都可以減緩熱島效應。減緩熱島效應的措施,經常也具有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效果;現在,都市規劃者想用更積極的方法,在擁擠的都市空間中,為風留下廊道,讓風把熱帶走。 東京都、北京市等都市已經開始推動都市風廊道規劃。導風帶如何將風引入都市,在台灣又面臨什麼考驗?除了風的幫助,都市全面降溫還需要那些助力?本文專訪「新北市核心都會區減緩熱島效應指導計畫暨策略點改善規劃」計畫主持人、文化大學建築及都市設計學系張效通教授,讓我們從新北市出發,一窺都市降溫最實務的一面。 讓風在都市間暢行 從都市規劃開始 跟小時候相比,都市愈來愈熱,連晚上熱氣也散之不去,這是許多都市人共同的感受。熱島效應形成的原因很多,其中一個就是高樓林立,阻擋了風的流通,加上空氣污染,反而形成「保溫」作用。為解決這個問題,首先要了解風的流動。 張效通說,在建物密集的都市地區,風大致沿著海域、河川溪流、空曠地區而移動,這些都是天然風廊。但是,我們並不希望風順著風廊離開,而是期待風從風廊導向都市地區,沿著林蔭大道、公園綠地等都市綠網流動,把熱一起帶離開。 分析新北市的風向,張效通舉例,夏季的北風系統會沿著淡水河往南吹,蘆洲北側一帶是個非常重要的導風口。如果能利用與河岸相交的道路,管制建物不得阻擋風道、...

與美國劃清界線 「G19」成功守住巴黎協定

$
0
0
由於美國退出《巴黎協定》並企圖「離間」其他減碳承諾較少的國家,今年於德國漢堡舉行的G20會議上,氣候行動共識一度岌岌可危。 幸好,20國中仍有19國的領袖重申,氣候變遷行動沒有回頭路,並在 G20宣言 指出:「我們重申實現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FCCC)的重要性,提供金援等工具,依照巴黎協定協助開發中國家緩減和適應氣候變遷。」 整體而言,G20宣言中,只有川普政權在氣候議題上不合群。不過,後續仍有許多事要做,或留待下一屆的G20來完成。 德國總理梅克爾表示,G20不會隱藏歧見。圖片來源:Bundesregierung / Kugler 僅有的政治變數 美國訴求「乾淨使用」化石燃料 《Climate Home》網站報導,早在川普退出《巴黎協定》之前,美國就已花數個月的時間遊說,削弱G20宣言的氣候承諾,還曾要求在公報上寫:所有G20國家支持「以更乾淨和有效率的方式開發、使用化石燃料」。幸好後來被拒絕了。 不過,根據美國「時代雜誌」(TIME)報導,在其他19國的反對之下,G20宣言最後還是依照川普的意見,放上肯認化石燃料產業的文字敘述:「美國承諾將與其他國家密切合作,協助這些國家以更乾淨且有效率的方式開發、使用化石燃料,或發展再生能源及其他乾淨能源。」 往好的方面看,所有傾向依賴化石燃料的訴求都是美國一國的意見。這成功將氣候議題的變數限縮在美國一國身上。...

【追蹤福島核災】核食污染破紀錄 官方管理現疏忽

$
0
0
據東京電力7月發佈 資料 ,從福島第一核電廠20公里內海灣所捕捉的黑鯛身上,據公民記者政野淳子調查測出 到目前為止最高劑量的鍶90 (見下圖)。 東京電力表示,假定吃下這條黑鯛200公克,也只等於一次X光1/160的輻射劑量;只是,吃下核食是身體內部不斷受到(人工核種)輻射曝照,和X光的外部被曝不同。 黑鯛(クロダイ)。來源:維基。 日本許多專家都警告過它的危險性,國營電視台NHK節目也曾經用顯微影像與醫師加以解說(見下方影片)。 再者,國際放射線防護委員會對一般公眾的建議容忍值,不包括醫療用輻射 [註1] 。 日本 水產廳表示 ,目前在福島與宮城捕捉到的黑鯛,仍然禁止出貨。只是,污染不分縣境,也不分魚種。例如2016年中,有 民間測定所 從日本中部靜岡縣捕捉的馬加鯊魚肉裡,驗出超標7倍的輻射(超過每公斤700貝克)。 如同日本食品通路對鍶(ストロンチウム)的警告(見下圖),鍶90透過食物或飲水進入體內後,蓄積在骨骼和骨髓後便不容易排出,對著輻射敏感的骨髓長期曝照,會導致骨癌及鄰近組織癌變或白血病。前東京醫生三田茂,從1500名兒童的血液檢查結果裡發現異常,疑為造血功能(骨髓)受影響,因此 離開東京 。 日本食品通路引用歐洲放射線防護委員會主席的話,警告消費者放射性鍶可致骨癌、血癌等等。圖片來源: WhiteFood 在核災放出的人工核種裡,鍶的毒性較銫高(一說為 毒性強300倍...

【國際植物園保育大會】台灣908種植物受威脅 拚55%保種率迎上國際水準

$
0
0
4年一度的國際植物園保育聯盟大會,6月25~30日在瑞士日內瓦召開,首度公布全球受威脅植物的保種達成率38%,距離「2020年全球植物保育戰略」將目標訂為75%,還有一段遙遠距離;而台灣22.69%低於平均值。 與會的農委會林試所植物園組組長董景生表示,目前成績雖然只過半,但會議氣氛顯示,各國摩拳擦掌端出策略,有望在短短3年內將平均值拉到50%,而農委會目前規劃中的「國家植物園方舟計畫」攸關國家植物保種戰略,有望5年內達到受脅植物種類55%保種率,但目前仍在審議階段。 受脅植物908種 只206種收納植物園及種原庫 複雜的地形與高度歧異的生育地環境,造就台灣成為東亞重要的生物多樣性熱點。台灣雖有《野生動物保育法》保護野生動物及其棲地,但野生物中的植物、微生物,並未有專法,只有少數物種受到《文化資產保存法》及《森林法》保護。 依據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 《台灣維管束植物紅皮書初評名錄》初版 ,極度瀕危(CR)、瀕危(EN)、近危(VU)這三個等級合稱「受脅物種」,共有908種、約占原生植物1/5,包括特有以及非特有物種。 林試所進一步盤點完成並栽培於各植物園或保存於種原庫中的受脅植物,共計206種,佔全部受威脅物種總數之22.69%。 4200原生植物 908受脅物種 110種未受保護區法令庇護 林試所植物園組助理研究員林奐宇代表台灣參與日內瓦BGCI(國際植物園保育聯盟大會,...

【國際植物園保育大會】草本、灌木受忽略 台灣植物園保種任務亟待凸顯

$
0
0
正當農委會積極重現台北植物園腊葉館百年風華之際,植物園保種的任務仍未受到台灣社會足夠的認知與重視。面對全球保種率目標75%、預估2020年實際可達平均值50%,台灣身為全球植物園聯盟一員,未來表現能不能迎頭趕上國際水平?保種是一場與時間的爭戰,而「國家植物園方舟計畫」至今仍審議中。 根據記者了解,審議意見認為保種計畫以林試所經常費用支出就足夠。然而,目前受脅物種保種雖收了206種,卻是嚴重傾斜。在沒有特別的保種經費挹注下,向來為林試所專長的喬木植物,蒐集保存100種,佔受威脅喬木物種總數76.92%;然而,灌木、藤本植物蒐集保存分別34種、15種,保種率只有2到3成(33.33%、28.3%);多數生長我們周邊、飽受人類行為影響受脅的草本植物57種,保種率1成不到(9.15%)。 單靠林試所目前也才勉強達到22.69%保種率,若持續由林試所經常費支應、維持現況,保種率真能達到國際水平? 里山倡議之前 草本、里山物種保種不怠慢 「草本、灌木植物保育,由於缺乏歸屬保育單位,又常分布在人類居住、與農墾行為有關的平地、丘陵周圍環境,這些所謂的『里山物種』,保種表現不盡人意。」董景生說,當我們談生物多樣性里山倡議時,應思考實際要保育的對象。 里山倡議或許能提醒人們注意這些里山物種、就地保育,在此之前,受脅的草本、灌木植物需積極的保種。 農委會林試所則以「國家植物園計畫──方舟計畫」回應,...
Viewing all 348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