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當農委會積極重現台北植物園腊葉館百年風華之際,植物園保種的任務仍未受到台灣社會足夠的認知與重視。面對全球保種率目標75%、預估2020年實際可達平均值50%,台灣身為全球植物園聯盟一員,未來表現能不能迎頭趕上國際水平?保種是一場與時間的爭戰,而「國家植物園方舟計畫」至今仍審議中。 根據記者了解,審議意見認為保種計畫以林試所經常費用支出就足夠。然而,目前受脅物種保種雖收了206種,卻是嚴重傾斜。在沒有特別的保種經費挹注下,向來為林試所專長的喬木植物,蒐集保存100種,佔受威脅喬木物種總數76.92%;然而,灌木、藤本植物蒐集保存分別34種、15種,保種率只有2到3成(33.33%、28.3%);多數生長我們周邊、飽受人類行為影響受脅的草本植物57種,保種率1成不到(9.15%)。 單靠林試所目前也才勉強達到22.69%保種率,若持續由林試所經常費支應、維持現況,保種率真能達到國際水平? 里山倡議之前 草本、里山物種保種不怠慢 「草本、灌木植物保育,由於缺乏歸屬保育單位,又常分布在人類居住、與農墾行為有關的平地、丘陵周圍環境,這些所謂的『里山物種』,保種表現不盡人意。」董景生說,當我們談生物多樣性里山倡議時,應思考實際要保育的對象。 里山倡議或許能提醒人們注意這些里山物種、就地保育,在此之前,受脅的草本、灌木植物需積極的保種。 農委會林試所則以「國家植物園計畫──方舟計畫」回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