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深度報導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348

結合史蹟與自然生態 霞喀羅深度生態旅遊 逐步開展中

$
0
0
霞喀羅古道,以著台灣第一條國家步道的光環,在2003年首度整修完成時,迎來了第一波絡繹於途的朝聖人潮。後因2004年開始接續遭逢颱風肆虐,造成道路崩塌中斷、部分路段艱困難行而致數度沉寂。經林務局新竹林管處整修,終於在2018年底全線開放通行,同時開啟古道周邊部落的生態旅遊培力計畫,加上2019年3月發行了徐如林撰述的《霞喀羅古道-楓火與綠金的故事》;霞喀羅將再次以古道史蹟結合自然生態與壯麗景觀的優勢,展現其生態旅遊的深度內涵。 一次盡覽溪頭竹林風光與奧萬大楓紅 「步道全長僅22公里,卻濃縮了溪頭的山林與竹林風光、奧萬大的楓紅,溫帶的原生森林生態,以及薩克亞金(白石)的溪流峽谷與吊橋風光,步道兩個入口都是溫泉名勝地。」徐如林在書中,點出了當初她與楊南郡受林務局委託、調查國家步道系統時,為何優先選擇霞喀羅古道作為第一條調查整修的國家示範道路,「主要是它的可及性高、效益最大。北北基桃竹苗,將近有1200萬人口,都可利用1天或2天,走一段霞喀羅古道。」 在台灣登山史上,霞喀羅古道也提供了世紀奇峰大霸尖山最早的攀登路徑。隨著霞喀羅等數條警備道路系統的陸續完工,在日治時期的1927年,當時台灣山岳會會長生駒高常率領10多名隊員,在當地泰雅族人擔任嚮導的協助下,首度成功登頂,同時拍攝了「大霸尖山首登」的紀錄片。影片中一位隊員在登頂時見到連綿天際、從雪山到大霸尖山的稜線,不禁驚嘆:「...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348

Trending Articles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