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送火車轟隆隆經過直到最後一列車廂消失,是不少人共同的回憶,但對不少關西人來說,仰頭目送纜車道上滿載礦石的車斗,才是記憶中的兒時光景。「每次開台三線,小朋友一定要求看纜車經過。」關西鄉土文化協會理事長繆美琴說道。 這條纜車走了十多年,採礦跟關西也緊密相連,但這當中卻有一份恐懼蟄伏在居民心中,近年隨著「西部復礦」議題而擴散,部分居民決定挺身而出,宣告不想再與礦為鄰。 原本是苗栗土生土長的繆美琴,在成為關西媳婦之後,熱心投身地方事務。這一天,透過環保團體地球公民基金會安排的一日「關西亞泥の天坑小旅行」,她與放下咖啡園工作的關西鎮金山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羅政宏,以及長期關心生態環境議題的當地社區工作者葉日嘉,化身專業導遊,談起關西的舊日地景與未來想像——誰說只有採礦一途呢? 關西三寶 採礦地景十年依舊 關西三寶,人稱紅茶、高爾夫球場、礦場。 從種植茶葉、柑橘到石灰石礦的開採,關西自古即以自然資源利用為重。但自從2003年礦權屆滿後停採,十多年後,亞洲水泥公司、羅慶仁(代表人)2015年提出復採申請,替「西部復礦」開出第一槍,掀起輿論波瀾。 天坑小旅行此次探訪的地點,就是關西十多年前的舊礦場,雖然地表植被已然茂盛,羅政宏卻替眾人揭露出背後的真相——地表之下的山是空的,礦場「天坑」並非虛言。 不過依照法規,沒有礦場工作人員陪同不能進入礦場,不同於亞泥在東部花蓮新城山的礦場,申請後可陪同進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