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深度報導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348

離岸風電時代的漁業轉型 合理金錢補償外還能怎麼做?

$
0
0
位於苗栗外海的海洋風電(Formosa 1)風光完工,為台灣離岸風電發展寫下重要的一筆。然而在2015年5月,當地的刺網漁民組成自救會,在漁船上豎起白旗與標語,出海抗議。漁民接受電視媒體採訪時表示,將來若風機林立,必定會影響漁業作業,「漁船會撞到風機」、「刺網漁民會失業」、「補償分配不公」。同年7月,彰化漁民也因為不滿業者違反協議、擅入海域打樁,而組織漁船出海抗議。在國家發展再生能源、離岸風電的重要政策下,漁民的生計問題要如何兼顧?如何化解漁民的疑慮?漁業轉型怎麼轉?不想或無法轉型的漁民,其後續航行安全又該怎麼照顧? 風場蓋好了,對漁業資源影響大不大? 首先漁民最關心的問題,應當就是離岸風場的開發,是否會影響漁業資源。以生態觀點看離岸風場對魚類與底棲生物的可能影響,在施工階段雖有短暫負面效應,但在施工後的運轉階段,風機基座將發揮人工魚礁的聚魚效果,對生物多樣性與漁業資源反而都具有正面效益。 海洋大學環境生物與漁業科學系教授歐慶賢表示,依據他參與第二期能源國家型科技計畫(NEPII),以實地潛水與底刺網等方式,調查彰化、苗栗的風機與測風塔周遭魚類生態後發現,「離岸風機確實有人工魚礁的聚魚效果,所以對漁業資源的影響不大,只是在施工過程中可能會對漁民造成不便,營運後也可能使得漁民無法在風場裡作業」。 歐慶賢接著說明,以台灣西部沿岸漁業來說,主要受影響的漁法是刺網,特別是流刺網。...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348

Trending Articles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