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深度報導
Browsing all 348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離岸風電知識+】海洋環境調查要做什麼?

離岸風電相關的海洋環境調查包羅萬象,除了一般人想到的生態監測(鳥、蝙蝠、鯨豚、魚類、浮游、海藻)、污染(廢氣、廢水、廢油)外,還有場址調查(地質、地形、氣象、海象)、風能調查(風速、風向)、水下噪音、漁業(漁類、漁獲)、水質、水文(波浪、海流、潮位)等,甚至包括水下文化資產。...

View Article


【離岸風電知識+】「風場」是甚麼?

風場(wind farm)指的是一建有風力發電機組以產生電力的場域,按照其地點分為陸域風場(onshore)與海域的離岸風場(offshore)。 離岸風場由風機、變電站、電纜等構成,也會設氣象塔,進行海上氣象資料的收集。風機產生的電力經由海底電纜輸送到陸地、併入電網。 風場的建置先從開發前調查開始,包含地點選擇及環境影響評估等。接著是設施興建期,完成後進入20年到25年的維運期,最後執行除役。...

View Article


【離岸風電知識+】怎麼送電到陸上?什麼是「共同廊道」?

每座離岸風場的電力都需要靠海底電纜送到陸地,但海纜怎麼接到陸地?如果讓每家風場自行選擇想上岸的點,不僅可能線路交錯,而且一直開挖海底也可能造成海水混濁,影響海岸生態跟漁業養殖。這對離岸風場密集的彰化尤其嚴重。 彰化離岸風場至少有17條海纜上岸,未來甚至更多。經濟部2017年訂下 規範 ,彰化海纜只能從兩個區域連接到陸地,這就是「共同廊道」。...

View Articl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海上鳥類研究繳白卷 風場如何防鳥擊? 鳥會:快補進度、把國外經驗帶進來

每年數百萬的候鳥來到台灣,太平洋西岸花彩列嶼島上的台灣,可能是牠們避冬的棲息地,也可能是下一段旅程的中途補給站。不過,候鳥是如何飄洋過海,是直線前進?還是彎繞曲折?這些謎團看似並不急迫,但隨著今年第一座風場完工,加上2020、2021年,乃至2025年後,台灣海峽上即將豎立起上百隻離岸風機,問題變得刻不容緩。...

View Articl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船隻與鯨豚的距離 讓白海豚悠游 關心的不只是風機打樁噪音

為了規範離岸風電打樁噪音對鯨豚的影響,環保署於2017年對19件離岸風電環評案件之共通性環境議題,要求開發商承諾於距離打樁位置之750公尺範圍內,水下噪音聲曝值(SEL)不得超過160 dB。這項規定希望能減緩鯨豚的暫時性聽力損傷(TTS),並避免影響鯨豚行為改變而增加生存風險。不過,除了這類短時間、高強度、固定頻率的打樁噪音,影響鯨豚的還有一直被忽視的「船舶噪音」。 背景噪音也有害...

View Articl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西海岸鯨豚遇上離岸風機,是血色危機還是保護契機?

「暫緩近岸開發!」離岸風電在西海岸插旗,最受關注的生態議題莫過於去年一整年目擊個體降至51隻 [1] 的台灣白海豚。環保團體以「無處可逃」、「瞎掉」、「血色風機」等形容白海豚面對的處境。不過,台大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教授、研究鯨豚超過20年的周蓮香,卻持另一種想法——離岸風電風場能否成為海洋保護區、為白海豚撐開一片保護傘? 風機打樁噪音值 套疊鯨豚活動區域圖 機率低但仍有影響...

View Articl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蝙蝠出沒! 離岸風機可能衝擊全台1/3族群 生態對策不能等

蝙蝠用超音波偵測環境,還會被風機擊中嗎?「如果風機靜止不動的話不會,但是當扇葉高速轉動,蝙蝠飛行通過扇葉時,前一刻偵測到沒有阻礙能通行的地方,下一秒卻可能瞬間被扇葉擊中。加上扇葉運轉時會帶動氣流,蝙蝠太靠近的話,也容易被氣流捲進而受到重創。」成大生命科學系教授李亞夫耐心解釋道。...

View Articl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風機的水下世界 從風場開始思考海洋 學者:需長期監測與永續管理

今(2019)年10月,台灣首座具商業規模的離岸風場完工,22支風機矗立於苗栗外海,預計年底正式商轉,為台灣離岸風電發展的重要里程碑。從陸上走向海洋,看起來乾淨、有效率又有如入「無人之境」的離岸風電,在規畫與施工的擾動過程中,意外掀出我國多年來乏人問津的海域管理與海洋生態調查問題。 全球風機發展不到30年 從IUCN資料看海洋生態衝擊...

View Articl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離岸風電時代的漁業轉型 合理金錢補償外還能怎麼做?

位於苗栗外海的海洋風電(Formosa...

View Articl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風電產業帶動學術調查? 學者提醒:基礎研究不能賴給廠商

編按:離岸風電為台灣帶來再生能源、帶來相關產業鏈,也將爭議導向海洋。噪音管制要定多少才能減輕對鯨豚的影響?多寬、什麼方向的生態廊道能讓鳥群通過?海底地質會受到影響嗎?長期的海上環境調查不足的情況下,解答與對策缺乏信服力。...

View Articl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請勿驚擾鯨豚 離岸風電商「有做,但沒做好」的水下噪音監控

離岸風場陸續施工,為避免打樁噪音威脅海洋生物、加速台灣白海豚的滅絕,各離岸風電開發商承諾以「水下聲學」 [1] 設備監控打樁噪音,同時監聽風場範圍內的生物聲音,設法減輕工程衝擊。 然而,長期研究水下聲學的知洋科技總經理湛翔智表示,離岸風電開發商的環評承諾可能達不到噪音監控及生物調查的效果,「有做,但沒做好。」...

View Articl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後記】我們多了700架風機,卻還未擁有那片海洋

2019年11月11日,站在我國第一座離岸風場完工正好滿月的此刻,回首採訪與寫作過程,採訪團隊一再思索的是,我們真的準備好了嗎? 海洋風力發電,是政策也是商機。台灣優良的風場環境,吸引到多家外商帶著機械技術來落腳。但當未來有700架的風機即將矗立在台灣海峽,數量甚至更多的時候,我們不得不先停下腳步檢視——我們是真正認識我們週遭的海洋,並讓自然資源永續再生,還是只是多了700架風機的合約?...

View Articl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台灣離岸風電發展大事記 2012~2019

2019 1月至4月- 彰化縣府同意函風波。 4月18日 - 經濟部公告「電力開發協助金運用與監督管理辦法」,離岸風電電協金條文未納入。 4月30日 - 離岸風電商沃旭確定在台投資。 8月28日 -環保署首次對離岸風電開罰。海洋風場施工未派鯨豚觀察員出海,違法罰鍰150萬元。 10月9日- 首座商業規模離岸風場完工-海洋風場共22架風機,128MW。 2018 1月18日 -...

View Article


檢視制度困境 守住能源轉型的生態承諾

今年5月間,台灣首座離岸風場——海洋風電(Formosa I)開工,十月中旬,台灣第一座離岸風場正式完工,預計年底商轉。誠如總統所說,從此,海上巨大的風機不再是外國的風景,而是台灣海峽上的實景。這座128MW的新風場,每年預計可以供應大約12.8萬戶家庭用電,是台灣再生能源發展的重大里程碑。...

View Articl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沒時間搞懂?5分鐘快問快答:離岸風機與生態保育到底有沒有衝突?

1. 有了風場,就可以蓋好蓋滿? 理論上,風機蓋得愈多,發電量會愈大。但風機太密集,建置成本會變高,下風處接收到的風力也會受到影響。因此,怎麼蓋最有利,都是精確計算過的結果。由於風機的技術一直精進,趨勢是風機越蓋越大,但風機數減少。 此外,風場所使用的風機、配置、電纜,以及建置、營運過程可能造成的環境影響,也須要經過環境影響評估審查,並不是業者想蓋滿就可以蓋滿。 2....

View Articl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控制暖化不超過2°C 燃煤電廠需大規模改建更新 | 解讀《 2019年世界能源展望》報告1/3

環境資訊中心外電;姜唯 翻譯;林大利 審校;稿源:Carbon Brief國際能源署(IEA)13日發表《 2019年世界能源展望》報告。報告中指出,全球能源系統正在進行「深層更新」,但儘管如此,除非積極度再提升,否則全球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還是會繼續增長數十年。今年810頁版本的特點在於「承諾政策情境(Stated Policies Scenario,...

View Articl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儲電技術與成本 抑制印度煤電成長的關鍵 | 解讀《 2019年世界能源展望》報告2/3

環境資訊中心外電;姜唯 翻譯;林大利 審校;稿源:Carbon Brief前言:國際能源署(IEA)11月13日發表2019年《世界能源展望》報告。810頁報告的特點在於「承諾政策情境」(Stated Policies Scenario,...

View Articl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2020年代中期 再生能源將取代燃煤成發電主力 | 解讀《 2019年世界能源展望》報告3/3

環境資訊中心外電;姜唯 翻譯;林大利 審校;稿源:Carbon Brief前言:國際能源署(IEA)2019年《世界能源展望》報告達810頁,其特點在於描繪出「承諾政策情境」(Stated Policies Scenario, STEPS),反映政府已經說出口的政策的效果。相對地,報告的「永續發展情境」(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cenario,...

View Articl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原住民山林轉型正義走出來,直到報戰功的那一天——專訪《用頭帶背起一座座山》沙力浪

年初,知名登山客G哥吳季芸獨攀馬博拉斯橫斷不幸墜谷失溫罹難,再次引發爬黑山論辯,山岳界團體積極投入與政府溝通山域管理議題,終促成政策大轉變。在10月21日「向山致敬」記者會上,行政院院長蘇貞昌宣佈國家山林解禁政策,以「開放」、「透明」、「服務」、「教育」及「責任」等五大政策主軸推動山林開放,並鬆綁81處林道,過去繁瑣的登山申請也將簡化流程,且預計四年投入6億3000萬經費整建山屋和步道,優化登山環境...

View Articl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一波三折的COP25:從巴西到智利,緊急落腳西班牙

「天阿!你有看到新聞嗎?我們的總統宣布取消APEC(亞太經濟合作會議)和 COP25 (第25屆聯合國氣候大會)。我真不敢相信!」。螢幕另一頭的智利朋友丟訊息給我。 「什麼,這是開玩笑嗎?」我心想。趕緊用各種語言在網路上找尋新聞,但一無所獲,心想朋友為何要嚇唬我。 十幾分鐘過去,BBC發佈一則 快訊 「突發新聞:智利總統因為連日來的社會示威運動,宣布取消主辦APEC和 COP25 」。...

View Article
Browsing all 348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