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深度報導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348

轉型觀光大國前,國旅離永續還剩幾哩路? 專訪台灣生態旅遊協會理事長郭育任

$
0
0
疫情後推國旅商機,大批人潮湧入國內景點形成「報復性觀光」,對於環境的擾動,一直是許多環保團體與專家學者關注的焦點。 數據 顯示,全球旅遊業所導致的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相當於全球總排放的8%,在規劃一趟旅程時,你是否曾思考過程中可能會為地球環境帶來怎樣的負擔? 在一波波疫情中, 台灣旅遊產業又是否能因應政策,順利轉型升級? 在COVID-19的衝擊下,觀光旅遊業正經歷一場期限未知的寒冬。 台灣生態協會理事長郭育任接受環境資訊中心專訪,認為台灣要走向觀光大國,必須提出新的旅遊思維,包括在政策與軟硬體方面做足準備,才能 階段式地促進國旅轉型永續旅遊。 台灣生態旅遊協會也將在11月19日及20日舉辦國際研討會,透過邀請國內外學者分享經驗,希望帶動台灣在疫情影響下的生態旅遊能量。 耀眼國際的第一步:跳脫「點」的行銷 提升整合力量 談到台灣這個寶島,郭育任信手捻來就有著說不完的地理特質——穿越北回歸線、高山林立、黑潮流經,「但是過去在做行銷,從來沒有以『大地理』的角度談你到台灣來可以感受到什麼。」 郭育任舉例,全世界蕨類目前約有1萬2000種,而紐西蘭境內則有170多種。過去紐西蘭曾將「銀蕨」作為國家足球隊的徽章,也曾在票選國旗元素時把銀蕨納入重要圖騰,非常擅於利用當地的生態特色作為行銷國家的手法。但反觀台灣,明明有高達820多種蕨類,卻反而沒有機會被拿出來「大作文章」。...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348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