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7月台大 白鼻心遭犬殺 事件鬧得沸沸揚揚,加上多年來不少學生反映被犬追或攻擊,促成六所大學學生會聯合要求教育部、農業部制定校園遊蕩犬隻專屬指引。各單位將於3月11日下午開會討論。 《環境資訊中心》整理教育部2011~2022年間收到各級學校關於遊蕩犬攻擊師生的通報數據,發現12年來共301宗相關攻擊個案;在2013年起始有統計受傷及死亡個案中,記錄到一宗死亡,245人受傷,當中最少四人為重傷。我們並取得部分大學近五年校園犬隻咬傷人的紀錄 [1] 。 這些通報數字,可能只屬冰山一角。目前不少大學處理校內遊蕩犬均採用TNVR方式(Trap捕捉、Neuter絕育、Vaccinate注射疫苗、Return原地回置),但每一次原放,卻是犬隻攻擊其他生物的隱憂。在誰比誰的生命更重要的課題上,可能難以找到各方都滿意的答案,但對一眾學生而言,及時制定應對政策,免更多師生及野生動物傷亡,是學校及政府部門刻不容緩的責任。 狂吠、追逐、咬傷、死亡——「難道只能祈禱不要遇到狗群?」 2023年3月,有清華大學學生在Dcard 發文 ,稱晚上在女宿範圍遇見一名女生被三隻野狗圍住,遂致電駐警隊請求協助,未料救兵未到,自己也變成野狗目標,左、右腳有四處被咬傷,其中一處有5公分撕裂傷,須縫三針。 「我1月在交大田徑場後面被白色野狗咬過」、「難道在這期間我們就只能祈禱不要那麼衰遇到狗群?」貼文下的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