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數據說話:六成是青年龜 「網纏、誤捕、船撞」關關都難過
綠蠵龜是台灣附近海域最常見的海龜,保育等級列入國際自然保育聯盟(IUCN)瀕危物種紅皮書中。一隻綠蠵龜從幼年長到成熟可以繁衍下一代,至少需要20至50年的時間,但生活在充斥海岸開發、非法採捕、海洋垃圾的大海中,死亡卻只在一瞬間。...
View Article終於等到這一刻:海龜「中寶」野放現場直擊
今(2023)年2月1日,一隻綠蠵龜翻面擱淺在台中溫寮燈塔前方岸際沙灘,經通報後,由中華鯨䐁協會載回照護,並在隔日送至桃園Xpark水族館醫療檢查。收容近兩個月,這隻被取名為「中寶」的小海龜終於迎來牠的海歸之日。《環境資訊中心》也在現場與眾人一同守望。...
View Article【校園遊蕩犬攻擊調查】12年301宗、1死4重傷 大學學生會籲檢討
去年7月台大 白鼻心遭犬殺 事件鬧得沸沸揚揚,加上多年來不少學生反映被犬追或攻擊,促成六所大學學生會聯合要求教育部、農業部制定校園遊蕩犬隻專屬指引。各單位將於3月11日下午開會討論。...
View Article鯨豚觀察員之快問慢答
鯨豚觀察員是什麼? 鯨豚觀察員是台灣再生能源領域的新興職業,負責在離岸風電施工時觀察目擊,高度專注監看有無鯨豚靠近施工警戒區,依目擊情形通報施工單位停工、調整施工,直到鯨豚離開。並留下紀錄表單,交由海保署、環境部等主管機關確認。 國際間最常見的名稱是Marine Mammal Observer(海洋哺乳類觀察員,簡稱MMO),在台灣全名是Taiwan Cetacean...
View Article國外鯨豚觀察員制度是怎樣?有什麼值得台灣參考
台灣近年於西部海域積極推動離岸風力發電,在環評審查過程中,開發單位承諾配置觀察員,以降低對海洋生態影響。在台灣稱為鯨豚觀察員(Taiwan Cetacean Observer,TCO)。...
View Article曾經憤怒、堅持改革——在環評制度裡抗爭的他們
離岸風場涉及海域開發,人們出於對乾淨能源的需求,多少會打擾到鯨豚。守護鯨豚的,除了站在海景第一排的鯨豚觀察員,還有一直在地方公聽會、環評審議會中默默耕耘的環團代表。 可是,在環境部的環評大會上,每人只有短短3分鐘表述,還不知道一些非生態或海洋背景的環評委員能否聽懂。在這個頗令人絕望的制度裡,他們從一開始帶著憤怒離場,到後來調整遊說策略,只求能為鯨豚的福祉帶來半分改革。 他們的堅持,帶來了什麼改變嗎?...
View Article【漫畫】在風場守望鯨豚的我們
編按:離岸風電進入大開發時代,風機打樁的巨大聲響,卻可能危害到鯨豚。鯨豚觀察員這個新興行業由此而生。他們像是路上的導護爸媽,必須隨時保持警覺,一旦發現鯨豚闖進危險區域,就要馬上回報。 我們採訪了許多鯨豚觀察員,他們有些具備保育背景,懷抱戒慎恐懼的心情出海,生怕漏看一隻鯨豚;有些一開始只把觀察員當成打份工,卻也長出責任感。...
View Article在理想中擱淺的鯨豚觀察員
2019年,台灣首批50名鯨豚觀察員登船。他們抱著雄心壯志而來,風光加入離岸風電大建設時代,被期待扮演好守護鯨豚的最後一道防線。 當時, 我們與第一批鯨豚觀察員一同出任務 ,看見制度的潛在問題;五年後,我們再次檢視卻發現,問題不但沒有解決,反而持續迷航。 當人的熱情消磨殆盡,一個接著一個退場;換上一批由船員兼任、或漁民趕鴨子上架的鯨豚觀察員,他們一團又一團的報考線上課程,卻連本土鯨豚辨識都顯得吃力。...
View Article